“我在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数控加工13年,加工的零件还用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感谢竞赛主办方,为我们搭建和提供了同行竞技、交流学习的平台。”昨天,在高新区(滨江)首届机械机电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上,来自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车工汪卫峰如是说。
昨天上午,由高新区(滨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首届高新区(滨江)机械(机电)职业技能竞赛”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落幕。
本次竞赛是高新区(
滨江)首次举办的高级工等级职业技能竞赛,竞赛从筹备、动员发动到赛前培训、决赛,历时近半年,达到了市级二类大赛的规模。今年7月底,高新区(滨江)启动机械(机电)职业技能竞赛。几个月来,杭州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139名一线操作工踊跃参赛,这次参赛选手都具备从事本职业(工种)10年以上工龄或拥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比赛项目设置紧贴高新区(滨江)制造业发展要求,共设置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五个职业(工种),参赛选手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即可获得全国通用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经过紧张的角逐,国达五金机电有限公司的周启隆、中控流体技术有限公司的邹继红、杭州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俞乐、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方长东、博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的陈超分别获得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维修电工、车工和机修钳工各组别第一名。
高新区(滨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滨江)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除了缺一些软件、计算机类人才外,还缺一些高技能人才。在高新区(滨江),拿到高级技师证书的高级工月薪要拿到三四千元,不过即便如此,企业还是难以招聘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靠自身培养也要花费很长时间,一些年轻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蓝领工作,通过机械(机电)职业技能竞赛,将使更多的蓝领人才脱颖而出,到2015年末,高新区(滨江)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