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组织官员:“午餐计划”不是说让学生吃饱就行了
更是想提高这些孩子的自信心?
2011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昨天正式开幕,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出席了今年的论坛。
为鼓励教育改革创新,并且推进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2010年起,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发起亚太地区教育创新奖——文晖奖,每年评选
一届,在文晖论坛上公布。今年是第二届,以“学会共处”为主题,由教科文地区办事处及各国全委会推荐,共有来自亚太地区25个国家的78个项目(个人)参评。经过2011亚太地区教育创新奖文晖奖评委会会议评审,最终评选出了4个奖项。
获奖的其中一项是不丹的“学会共存教育:午餐供给计划”。不丹的吉格梅·楼瑟尔小学为走读学校,学生都是携带午餐上学。然而,一些贫苦孩子或者不吃午餐,或者没有足够有营养的食物。这些孩子总是填不饱肚子,体力不支,在学业上则沉默寡言,缺乏自尊心,消极回避各种学校活动,经常面临辍学的风险。通过午餐供给计划,贫穷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教师、父母和志愿者的帮助,获得良好的午餐。尽管营养午餐项目已经在很多国家建立,但大多数项目都是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倡议性行动。而吉格梅·楼瑟尔小学午餐供给计划完全源于基层的努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社区成员学会分享,关照那些不如自己幸运的人,乃至建立相互之间的友谊。
该计划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社团。
另一项是马来西亚的“社区参与提高学校绩效:Ulu Lubai国民学校经验”。Ulu Lubai国民学校是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一所偏远的郊区学校,大多数社区成员都是伊班族人。伊班族人定居在伊班长屋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其生存过度依赖周边的自然资源,有着非常强烈的社区归属意识。Ulu Lubai国民学校充分利用家长教师联会,在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实行了一些能够反映伊班族共同居住文化的措施,如“团结精神计划”,学校提供学习中心,供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享用。该校是马来西亚首个获得“高效能学校”的农村学校。
今后每年,我们聚焦中国教育的同时,都能通过文晖论坛了解世界在关心教育哪些方面。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从200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八届,先后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多位官员和近2万位国际、国内代表参加了大会。
目前,安吉路实验学校和明珠实验学校被确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浙江省唯一一个区域性APEID中心在下城区成立;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被确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设性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及全民教育质量监测联络中心同时落户下城;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专题网站、亚太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中心专题网站“享学网”开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城教育生态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杜越秘书长说,中国重视的教育问题,世界也正在重视。比如今年国内许多群体正致力于贫困地区学校的午餐计划,从而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