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家单身男女过的光棍节,你怎么也跟着瞎起劲?”45岁的杭州人老杨这几天很纳闷,老婆每天吃完晚饭就开始霸占电脑,一直在网上光棍节的活动页面上玩游戏,还兴奋得“两眼放光”。
“真是土人!”老婆白了他一眼,又自顾自忙活开了。
按捺不住好奇心,老杨在旁边瞧了半天,终于明白了:老婆是在淘宝商城里玩游戏抢红包,在为光棍节当天的血拼做准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光棍节,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呢?
11月11
日,一年一度的光棍节。这个节日,既非“土节”又非“洋节”,没有典故,更没有法律规定。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据说它于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高校校园,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逐渐成为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光棍节”的气氛逐渐向社会弥散。
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11月11日是大光棍节。一般说起光棍节,都是指11月11日,其来源就是这一天有连续4个1,个个都是光棍,形象地表达了形单影只、形影相吊的意思。而2011年的11月11日,则因为出现了 6个连续的1,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被网友在人人、豆瓣、新浪微博等各大SNS平台上传成“本世纪最大的光棍节”。
要说光棍节真正大红大紫,却是近两年的事情。如今,它成为了疯狂网购节,而且早已不再专属于单身人士,而成为一种个性文化的代表,不管是否单身,全体网民都愿意凑一凑热闹,边购物,边集体狂欢一把。
其实,11月本属一年中的零售业淡季,但由于依附于独特的网络文化体系,加之网购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以及不可比拟的产品丰富度和促销力度,因此,“光棍节”被打造成了一年中反季节销售的高潮,成为网上商城最重要的促销季之一。
光棍节之前世今生
从校园趣味节到网民血拼日
有节过节,无节造节。节日,是花钱催化剂。
在传统商场看来,要挖出光棍节的营销价值,的确有点为难。但放在网上,饱含草根和娱乐精神的网民,让这一概念的商业价值得以完全释放。
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联合Jack & Jones、美特斯邦威、Kappa、百丽等27个知名品牌举行全天全店五折促销活动,在当时,这一尝试几乎是带有“实验性质”的。
“那天早上,我特意起了个大早,7点多就到公司开电脑了。”在杭州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上班的卢盈说,一个小时之内,她就拍下了一双女鞋、一件运动衣。“都是非当季款,但都是品牌货。”卢盈觉得挺赚的。
“就算没有男朋友,至少这天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卢盈说,光棍节一个人去逛商场也太“凄惨”了,但在网上购物无需顾忌,还可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显然,和卢盈有一样想法的网友,并不在少数。淘宝网数据统计显示,淘宝商城当天的时段交易额比平时增长60%-70%。
2010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大促卷土重来,这一次,参加大促的品牌增加到了150个。一股疯狂的血拼气氛在杭城迅速弥漫,办公室、电梯、食堂,到处都是在讨论如何去淘宝商城血拼的兴奋面孔。
这一次,卢盈没有等到早上7点才下单,而是在凌晨之前就守候在电脑前了,等着 “秒杀”5台半价出售的iPad。
第二天,卢盈在办公室和同事一个劲地牢骚:“真的是秒杀!只刷了一下页面,就被抢完了。郁闷!” 虽然牺牲了睡眠时间也没能秒杀成功iPad,但这一天卢盈战绩不凡:3件毛衣、两罐面膜、一双雪地靴、一双鞋子。
正是像卢盈一样成千上万的兴奋面孔成就了一场网民与商家的集体狂欢。这一天,也让淘宝商城“一战成名”。据统计,当天淘宝商城交易额达9.36亿元,超过了当时香港单日社会零售总额。
提及当天的情形,负责后台支持的阿里云互联网业务发展部工作人员至今还很激动,“当时我们一度占用了浙江省一半的带宽,浏览用户数和下单量都不断以几何倍数增长。”
据介绍,去年的光棍节由于在整点有秒杀活动,这些时间点几乎成为考验淘宝的关键点。瞬间,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访问需求涌入各服务器节点,其数量之大足以将普通的网站一举击垮,这就相当于你的电脑要瞬间打开1000个网站,于是直接进入死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