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仓前!羊锅真好吃!
贵州普安县白沙乡关厂小学278个孩子昨天第一顿免费午餐就吃上仓前羊锅
这是快报免费午餐项目的第19所学校

孩子们的第一顿免费午餐

仓前“名锅”王荣法给孩子端上热腾腾的羊锅
“幸福”这两个字,对贵州西南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出奇简单,它只是一顿热腾腾的午餐。
昨天,来自余杭仓前的羊锅协会代表,将羊锅经营户们捐赠的21万元收入,交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白沙乡
财政所工作人员手中。这笔善款,将用于白沙乡关厂小学278个学生一年的免费午餐。
昨天中午,第一顿免费午餐开餐,余杭方面特意安排让孩子们尝尝掏羊锅。
学校里,孩子们叫着、跳着,敲着碗筷,比2008年新学校落成时还要热闹。
这种碗筷声在校长陈志高听来,是那么的动听——今后一年,关厂小学的278个孩子,再也不用饿着肚子上课了。
挂面是走了好几小时的山路从集市上买来的,6块钱一把,三斤,够她吃好几个星期。
面条在沸水中拌几下,放点盐,起锅前再加点酱油。这就是她和弟弟李江书的早餐。
而连接学校的路,要从陡峭的半山腰过,没有石板,只有泥。走完这条路,她的球鞋和裤脚常常满是泥浆。对小海英来说,一双二十多块的雨鞋也是奢望。
小海英家的收入,全靠地里的一点玉米和水稻,每年卖完粮食,能有2000元的收入,连全家的温饱都很难保障。
小海英的爸爸李光能有时也会给她五毛钱,中午的时候,她和弟弟就可以买辣条吃。但她得到五毛零花钱的机会,差不多一个月一次。
下午的课,小海英总是饿得肚子咕咕叫。“很饿,有时候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
“有没有吃过羊肉?”我问。
“没有。”小海英默默低下头。
要把心放在听课上
饿着饿着就挨过去了
普安县位于贵州西南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均海拔1400多米。来到这里,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白沙乡又是贵州100个极贫乡之一,村民的收入除了外出务工,就是靠地里的一点玉米、水稻和烟草。
整个白沙乡有7所完小(小学),1个教学点,共1300多个学生。现在能吃上午饭的,除了家离学校很近的学生,就只有关厂小学278个学生了。
关厂小学校长陈志高说:“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普遍离家远,中午休息只有一个小时,还不够学生走回家。”
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不吃午饭。
陈志高心痛又无奈:“开学的时候,我都要给孩子们上一课,跟他们说,老师在你们的年纪,也是饿着肚子上课的,要把心放在听课上,饿着饿着就挨过去了。”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家长在早上会给孩子五毛或一块的零花钱,中午可以在学校小卖部买点豆皮做的辣条吃,更多的学生,连五毛钱一包的辣条也买不起。
今年的情况似乎更糟。从普安到白沙乡的路上,到处可见干黄的玉米秆子立在梯田里,开始我以为是村民把玉米掰走,把玉米秆子留在了地里。司机师傅解释:这些玉米都枯死了。
白沙乡苏燚(音yi)乡长说,这里已经连续三年降雨偏少,今年干旱更严重,乡里的粮食收成大概只有往年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