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但是在西方,似乎没有‘家文化’这个概念。按照我的理解,在美国,‘dinner’(晚餐、正餐)的意思,就是全家人一起吃晚餐,这就是我们的家庭生活。”
????昨天举行的2011“生活与发展”国际会议上,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傅士卓教授,从英文单词“dinner”说起,谈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
????昨天会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
等国家的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以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主题,从“社会信任与社会治理”、“社会价值与经济转型”、“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治理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
????政府要能跟上老百姓的思维
????杭州的“老市长”,像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都是懂文化的人,他们为这座城市今后的发展树立了文化坐标。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转型往往比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也更加艰难,这就需要社会治理上的创新。
????今年以来,杭州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活动,就是在社会管理上的一种重要实践。
????通过“我们的价值观”在城市生活各个领域的讨论、提炼和构建,杭州把“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这一理念,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来过杭州很多次,他对杭州的印象是,不管是政府还是各个层次的公务员,都非常自信、开放。
????“比如几年前,我就在报纸上见到一位官员写的文章。他说,在我们杭州,不太讲‘带领引领人民群众’这样的话。因为杭州的市民,本身就非常具有创造力。作为政府,要能够跟上老百姓的思维,把老百姓好的想法、新的创造,总结提炼好、推动下去,这就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
????“这个思路,在中国的政府官员当中,是很有特点的。”朱光磊说。
????关注“我们”延伸个人价值
????“我们的价值观”,主体是“我们”。“我们”到底是谁、该如何理解?
????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系教授、世界哲学学会会长麦克布莱德说,“我们”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全球化就是一个最普遍的“我们”。
????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主任、《价值探索杂志》主编麦格耐尔认为,当每个人开始关心起其他人,关心起“我们”之后,在面对困难时,携手相对,生命的价值就不仅仅属于个体本身。这也是杭州提出“我们的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杭州的市民如果全都能关注起‘我们’,关心起社区里的每一分子,而不仅仅是个人,从而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个人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延伸。”
????杭网议事厅——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近年来,杭州创新地建立起“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民情热线”、“邻里值班室”等互动平台,发挥民情民意的作用。
????“这些平台,按照我的理解,是一种社会创新平台的模式。”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说,在这个平台当中,形成了一种“公治”机制,就是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