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20日消息:中国有句老话:礼多人不怪。在人际交往中,礼品似通行证,又如润滑油。但送礼亦难,其中最难的就是挑选一款独具创意的礼品,既能承载送礼者的感情,展现送礼者的独特品位,又会让收礼者眼睛一亮,暗叫别致,欣然接受。近日,在建国西路“尚街”创意产业园区,正在举办一场“中华源·创意生活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所展示的礼品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具有中国元素,二是由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非礼品专业设计师打造。这些“跨界”设计的礼品如何彰显中国元素,如何理解礼品的意义?
中国元素的写实
说到中国元素,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结、盘扣、唐装、长城、故宫、丝绸等,在设计界,用“写实”手法运用中国元素,向来难以被称为上佳。但不同行业的设计师一跨界,中国元素的“写实”却写出不一样的感觉:
以精美出众——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民俗通俗生动地介绍给现代人、外国人?“中华源”礼品展中创意迭出,创意版《论语》是丝绸制,其中既写有孔子的名言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诲人不倦”等,还有孔子的画像,最奇的是还有配套邮票,整个设计和制作及装潢十分精美,具有收藏价值,堪称高档商务礼品。同样呈现在华美丝绢上的还有《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使古代哲学、书法艺术和丝绸文化有机融合统一。
以别致脱颖——十二生肖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1种自然界的动物及传说中的龙组成,设计师别出心裁地用青瓷制作十二生肖邮票,通过纯手工烧制再现釉下彩绝活,这些青瓷十二生肖邮票颠覆了人们对于邮票的认识,呈现出坚如钻石、润如美玉、薄如纸帛、声如钟磬的美姿美色。
以谐趣逗人——一套“十八罗汉”杯吸引众多参观者眼球,白色的杯身上印着红色的十八罗汉图案,十分醒目,姿态各样,妙趣横生,被参观者把玩观赏不已。在一张餐桌上,放着两个白色的瓷盘,一个瓷盘上,散放着七八枝白玫瑰,另一个瓷盘上,则是十几枝百合含苞,拈起一枝细看,这些皎洁如玉的花竟然全部是白瓷制作的,连玫瑰花的筋络都纤毫可见,美不胜收。
以赏心取胜——在创意的驱动下,寻常的笔记本也别有特色。在展会上,时时可见一本本线装书,牛皮纸的封面上印刷着黑白木刻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本笔记本。这些笔记本内页都印着祥云的图案,插画则是一幅幅山间、乡村、森林、小溪水墨画,画面下方则配着一首首小诗,如在一幅“远则阔”的画面下,就是冯骥才的诗“风儿来时,带来一片云。走时,却把它忘在天上”,意境悠闲。同样充满中国式“慢生活”意境的还有一组中国风贺卡:茶乐、京韵、青意、禅意,寥寥几笔,顿成一画,或是莲花出淤泥不染,或是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或是静谧青花。贺卡信封上印着农耕风光,还配着一首小诗“深山脚下一草民,日出劳作归随心。三餐天赐无争日,九上云霄看浮尘”。这些“慢生活”礼品,会让被现代生活压力裹挟的心境慢慢松弛。
以悦目出挑——剪纸是最常见的中国元素,但设计者却让它从窗户上走下来,走上电脑台,一组剪纸鼠标和鼠标垫红白相间,精绣细纹,精致又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举办该项展览的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副主任何炯说,很多送礼者和受礼者认为礼品设计存在“无病呻吟”和“好看不实用”两大问题,很多礼品最后成为“鸡肋”:弃之可惜,放着又无用,只能束之高阁。传统礼品设计师往往会局限于特定的思维,在设计中难以独创新意。相反,建筑设计师、工业设计师以及平面设计师,这些“外行”的礼品设计师,却因为不墨守成规,反而打造出很多夺人眼球的礼品。正因为如此,在上海设计界正兴起一股新潮流:请“外行”设计师跨界设计创意礼品。
中国元素的写意
虽然设计界认为,中国元素的最佳运用是“写意”,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但写意更考究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修养,如果功力浅,设计的作品往往会给人“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但在“中华源·创意生活艺术特色礼品推介展”上,既有创意又有深意的礼品层出不穷。
推介展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组手绘花瓶,花瓶造型充满现代感,大块画面颇似印象派,浓墨重彩,描绘的是一派中国西部风光:喀什漫步、西出阳关、戈壁绿洲、吐鲁番印象……“喀什漫步”通过白色、蓝色、红色和褐色,展现出绵亘的喀喇昆仑山和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天高云淡的壮阔;“西出阳光”则以褐色、蓝色和黄色三种颜色,表现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而“吐鲁番印象”则是以暖色展现出这是个红红火火的聚宝盆。“戈壁绿洲”则是在一片褐色玻璃上镶嵌着一块块绿色晶莹的琉璃,在设计师的眼里,褐色中闪耀金色的玻璃是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和光怪陆离的戈壁幻海,而绿色晶莹的琉璃则是戈壁绿洲——莫高名窟。
不少礼品的外观设计非常简约,乍一打量,看不出中国元素在哪里,但细细观赏品味,就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比如这个“高山流水”香盘,就是在一块扁平的方盘子上叠着3块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边上还散落着一块小小的黑色鹅卵石。香椎点燃,令人惊讶的情景出现了:烟雾不是袅袅向上,而是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并团团滞留在鹅卵石上,形成“高山流水”的奇妙意境。整件作品以烟代水、以石见山,仿佛向观众呈现出一幅写意山水的画卷。原来奥妙就在于香椎的设计上,这款香椎不是细细一根,而是圆锥体的短短一截,经过特殊的材料配比,香烟才能往下沉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款“荷塘月色”香盘,扁平的香盘上只有一段金色的藕节,当香椎点燃后,飘渺的烟雾围绕着藕节盘旋,恰如一朵朵浮出水面盛开的莲花。
这两款香盘都是由洛可可公司设计的。传统文化给了洛可可无限的创意源泉,比如牙签,薄薄的长方形牙签盒采用中国传统的黑红两色搭配,看着像官帽的底部三角形的红色镂空部分造型实则取自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祈年殿殿顶。牙签盒黑色部分醒目地印着白色的三个大字:“上上签”,让人顿时联想到古人摇签祈福、占卜前程和吉凶的传统,如果摇到一支上上签,则预示着生活平安前程顺利,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喜悦和满足。牙签取名为“上上签”,颇有谐音之趣。每个牙签盒内装了7根牙签,既是一周用量,又蕴含着俗语“七上八下”之意,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祈福文化深植其中。据了解,洛可可董事长贾伟一次乘飞机时翻阅机上杂志,上面有一篇介绍考古文章,挖掘出来的好多罐子上都用毛笔写着“上上碗”、“上上盘”,原来中国自古以来都会把最珍贵的出土文物标记为“上上”,“上上”二字代表了经典之作。他一下子联想到“上上签”,灵感霎时涌现,“上上签”牙签盒的设计一蹴而就。“上上签”不仅外观设计区别于同类产品,富有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情感,而且还蕴含着环保的创新理念,牙签全部以淀粉制成,不仅容易降解,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竹子和木材的消耗。
这个“上上签”的创意让老外也为之倾倒。德国红点奖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誉,洛可可打算拿“上上签”参评时,公司里不少设计师最初持反对意见,认为老外看不懂设计创意。但贾伟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东西越有生命力。果不其然,洛可可不但拿到了红点奖,还有许多国外媒体报道了他们,很多国外经销商与他们联系,纷纷提出要代理他们的设计产品。在美国,一盒7根牙签售价却卖到了100元一盒,美国商人一下订单就是5万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