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军挎包是父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配发的,与当时的军装颜色一样土黄色。军挎包的布料是简易的平纹粗织布,在当时算结实耐用的挎包了,缝制时用两层布料拼成一个面;挎包背带和系绳也是用同样的布料,用四层布重叠缝合起来的;背带长短是固定的,不能调节;挎包兜和盖儿用一对系绳系好,不让包里东西掉出来;挎包兜里加一块方布料,与挎包兜辑缝三边形成隔断,使包里有两个放东西的空间。行军或外出时,军挎包装着自制的学习用具、洗漱用具和针线包,背带上系着毛巾。
经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军挎包已残旧不堪,原本结实的布料有的地方已磨掉了一层布,露出不规则的粗线毛边,背包带也不再挺板,系绳反复解开系上都给磨毛了,挎包的颜色也已经泛白了。但父亲依旧珍惜它,总是把它刷洗得很干净,因为它陪伴父亲经历了解放战争的硝烟,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大西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到东北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个军挎包从未离开过父亲。父亲转业后来到北京,军挎包一直珍藏在我家的箱底,现在看到它感慨万千。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已进入了物质丰富的年代,但艰苦岁月的时期我们不能忘记。